电话:0757-8803 8666
传真:0757-8803 8783
邮箱:info@news0101.com
10月19日-21日,2018派的科技第五届石博会在广东新媒体产业园科学馆举行。
![]() 本次石博会以“重新想象瓷砖的未来可能性”为主题,在19日的开幕式上,派的以对设计的深入研究和敏锐洞察,展示了40多款瓷砖设计潮流趋势。当日还举行了第二届中国人文瓷砖高峰论坛,派的联合知行智库一同联袂跨界大咖以国际化视野多维度探讨瓷砖的未来可能性。 ![]() 40多款新品亮相涵盖三大潮流方向 当日下午,广东新媒体产业园科学馆人头涌涌,参会人员络绎不绝。本次石博会活动亮点多多,现场有40多款新品展出,均来自派的匠心设计,涵盖大理石异质化、瓷砖色彩化、手工的潮流三大方向。 ![]() 派的科技董事长丘广安介绍,派的石博会自2014年开始举办,以派的人对设计全领域的敏锐洞察与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的设计资讯,输出一份派的人的瓷砖设计潮流趋势报告,希望为陶瓷行业奉献出一份自己的设计力量。 6位跨界大咖齐聚论道瓷砖未来 当日还有6位行业企业家、知名艺术家、知名建筑师、设计大咖和行业学者齐聚: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晓明、汉字艺术家濮列平、蒙娜丽莎品牌总经理黄辉、超城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车飞、知行智库创始人姚若晗、派的科技董事长丘广安在第二届中国人文瓷砖高峰论坛上以“相对论”为主题展开对话。各位对话嘉宾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或高瞻远瞩,或客观务实,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关于“瓷砖的未来可能性”的“头脑风暴”。 ![]() 论坛发起人,知行智库创始人姚若晗指出,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当下,在国力的较量与经济的角逐背后,国际竞争呈现出更为突出的文化博弈趋势。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诸多产业领域都走到了发展的瓶颈期,转型与升级成为最热门同时也最多困惑的话题。在陶瓷行业,产品价值、品牌价值有限,同质化竞争进入白炽化,行业一窝蜂地陷入“黑白灰”和“现代仿古”的焦虑与盲目、迟疑与冒进的情势之中,陶瓷企业、品牌如何去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而随着消费升级,大家对美的追求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相对论”的争议,艺术的呈现是多样的,精神需求也是多样的,相对论也给陶瓷行业带来了启发,从设计角度强调个性审美的相对性,从产业角度强调竞争定位的差异性。 人们对瓷砖的文化内涵要求高了 ![]() 论坛发起人,知行智库创始人姚若晗指出,这几年人们对人文瓷砖的需求是迫切的,实际上是由消费需求推动的,我们可以感受到,目前人们消费理念更上一个台阶,这些年住宅、酒店、办公室的装修风格跟十几年前也有很大变化,更加强调怎么与自己的理念融合。 ![]() 论坛对话嘉宾,派的科技董事长丘广安表示,制造业的发展在往智能化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产品赋情越来越重要,从普遍性消费到个性化消费已经成为趋势。家居产业是对生活方式、情感的研究,往个性化发展是必然的,现在企业要做的是怎么找到平衡,发掘文化的力量,把个人表达融进去。在体验式情感经济时代,艺术和文化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并且能显示出它相应的市场价值。 ![]() 论坛对话嘉宾,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晓明认为,瓷砖是一种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用品,功能性决定了它的审美价值每一年都在变化,如今随着市场运作和产品开发,人文瓷砖离不开审美的提升。通过艺术表现的形式上,让审美具备高度,同时让它能够与市场对接,与人的需求有更多的紧密联系,从表现形式、瓷砖制作的手段上,如何跟艺术结合的方向上需要做更多的思考。 ![]() 论坛对话嘉宾,汉字艺术家濮列平指出,人类整个格局已经发生变化,首先是文化格局的变化,我们的文化消费进入提升期,最近几年对“黑白灰”和“现代仿古”风格的追逐其实更多是从外国进来的,不是从中国水墨文化里出来的,目前陶瓷行业还没出现能把中西方文化研究透,融合之后再站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做人文与瓷砖结合的需求开发。要站在大文化的需求上做瓷砖,大文化的需求是人们在生活空间需求大趋势的指向标,生产的盲目是否能够避免与文化密切相关。进入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时代,过去那种大通道、高输入、大批量式的瓷砖发展方式在中国已经不吃香。 ![]() 论坛对话嘉宾,超城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车飞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在加快,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10到20年,城市化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方向发展,人们对居住空间品质的要求和相应的文化附加值的要求会有转变,结合瓷砖产业来讲也是从制造到质造、创造的过程,人文瓷砖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是为人服务的,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实现。 ![]() 企业要适应需求变化做好供给侧改革 ![]() 论坛发起人,知行智库创始人姚若晗指出,目前很多企业都做过人文瓷砖,但普遍反映,这样的瓷砖很难解决大空间运用问题。再一点是瓷砖本身的实用问题,作为背景的硬砖,不能太突出,不能抢主题,现在做人文瓷砖,消费者有需求,但是没有企业能做,本质就是供给侧的问题,要思考怎么做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东西出来。 ![]() 论坛对话嘉宾,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晓明表示,生活空间需要一种平和整体的调性,安静祥和的感觉,瓷砖设计和应用,离不开色彩的表达,艺术作品不能直接用在瓷砖上,需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用在空间上,需要通过设计做一个空间的整体搭配,利用色彩的元素来设计一种关联,作为一个设计与艺术相结合,产生有力的方向,在不同的空间,有不同艺术的呈现,例如利用艺术作品的一种肌理,一种色彩,一种延伸运用在瓷砖上,那么可以拓展的空间就大了。 ![]() 论坛对话嘉宾,汉字艺术家濮列平指出,目前很多陶瓷企业的基础研究是匮乏的,对基础研究的有没有一个转换机构也存疑。在全球化形势下,一些大的陶瓷企业,是否有流水线的分工,能够做个性化生产?企业发展不能看眼前,企业要看未来,要加快供给侧改革,大胆投入创新研究,未来肯定会成功。 ![]() 论坛对话嘉宾,蒙娜丽莎品牌总经理黄辉表示,小批量个性定制可以做,但是涉及生产的本质问题,制造企业只有批量才有成本优势,投入和产品创新蒙娜丽莎都在努力,蒙娜丽莎的研发经费占一年收益的5%,公司底下有文化创意公司,签约一百多艺术家。在前沿上,他们也在研发一些高技术含量的瓷砖产品,如发光的、最薄的、适用于航天级别的等,他们也希望有艺术家的专属签约品牌。黄辉表示,希望人文瓷砖找到一个很好的发展路子,他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在暖色调的产品中加入冷色调,在冷色调产品中加入暖色调,这样的产品更适合市场,他们一直坚持店长和设计师的培训班,公司的产品是他们挑出来的,因为他们接触客户最多,最了解市场,由他们挑产品,他们有决定权。 ![]() 论坛对话嘉宾,超城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车飞表示,瓷砖不是一个必需品,如今人们买的不仅仅是瓷砖本身的材料性能,更多是文化概念。作为建筑设计师,他一直想跟生产商进行沟通,做原创性的设计,通过开展定制,参与到材料二次创作中去,定制在中国也有市场,但需要培育引导。 ![]() 论坛对话嘉宾,派的科技董事长丘广安认为,在艺术基础上,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思索和变化,才会有新的东西,石博会也做了很多手工的结合,也在反思,怎么在艺术家和企业之间转换,思考怎么把大艺术降下维度,适合市场的发展,找到平衡点,需要在抽象、包容和质感化上下功夫。每样东西想上升到高端,都需要有思想在里面,要有表达在里面,未来商业空间在个性化和情感体验性需求越来越高,未来多一点建筑师,使用者对接反馈,更多需求可以被发掘,多一点艺术家的助手这样的机构存在,才能把艺术作品和瓷砖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