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57-8803 8666
传真:0757-8803 8783
邮箱:info@news0101.com
7月1日,三水区乐平镇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增材制造佛山论坛暨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成立大会、“智博荟”年度总结大会,集中展示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成立、智博荟成立周年、海外招商中心(东京、曼谷)设立等镇、园发展新成果,推介园区招商环境,进一步吸引高科技人才及优势资源落户园区。
![]()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领衔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实现该国家级科创平台全国首批第一家分中心落地建设,让园区企业今后在“家门口”对接到国内顶尖的创新资源,为乐平、三水乃至佛山探索“高端制造业+3D打印”的新路径。同时,也有望不断延伸并建强乐平镇、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的“智造”产业链条。 ![]() 中国工程院院士、3D打印领域的学术领头人卢秉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文江 ![]()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工信部批复成立的增材制造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承载着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国家战略任务。7月1日,该国家级平台全国首批第一家分中心落地乐平镇、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等共同为该分中心揭牌。 ![]() “一年前,我们到这里考察园区发展环境,一年后,我们希望通过佛山分中心的成立,为这里的制造业创新出一分力。”佛山分中心揭牌上,卢秉恒院士对它在当地的发展充满期待。” ![]() 显然,这并非卢秉恒院士第一次到三水乐平。2018年7月,卢秉恒院士工作站签约进驻乐平镇、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成为首个落户园区的院士工作站。近一年来,三水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乐平和院士团队的合作不断深化。院士团队多次深入园区调研,并和多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乐平镇领导班子多次主动前往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争取院士团队支持,推动这一国家级创新平台的首个分中心落户园区。 ![]() 据介绍,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前期主要针对在航天航空及国防军工、建筑卫浴陶瓷、生物医疗等领域,开展先进3D打印技术产业化及应用示范、3D打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后期将联合国内外科研单位或企业,建立协同创新体系,将3D打印应用示范扩展至高端智能装备、艺术陶瓷等相关领域,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创新平台,带动佛山、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发展。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还将为乐平、三水乃至佛山制造业开启“高端制造业+3D 打印”之门。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全国第一家分中心为何花落三水乐平?“我们正位于全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3D打印在乐平、在三水、在佛山大有用武之地。”卢秉恒院士说,接下来,院士团队将依托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把陶瓷精密零件3D打印等国家级创新成果拿到园区企业进行转化。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在前,佛山正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水提出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的增长极。作为三水的“工业引擎”,乐平正在展现出新的担当。 昨日活动中,乐平亮出了对于打造高端产业发展载体的新谋划,决心通过打造佛高区万亩百税千亿产业平台,加快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
三水区委常委、乐平镇委书记何小玲接受媒体采访 何小玲说,乐平镇、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区积极深化落实省市“1+1+9”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佛高区体制机制改革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进一步创新载体建设理念,正在规划打造2.9万亩佛高区万亩百税千亿产业平台。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是佛高区万亩百税千亿产业平台首个落户项目。”在何小玲看来,该产业平台将以此为起点,吸引更多国家级人才、科技、项目等创新资源,创造超千亿元产值。
![]() ![]() 3D打印产品 何小玲认为,通过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对接珠三角3D 打印产业链,将能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制造业+3D打印”上下游优势资源在乐平集聚,推动“三水智造”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和创新链条。
展望乐平镇、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的“智造”前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文江说,我国制造业正在从原来的跟踪模仿加速走向创新领跑,3D打印是一个非常锐利的手段和武器,乐平、三水应该做好平台的文章,将创造出产业蝶变的新价值。
当天,卢秉恒、杜如虚、丁文江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湖北省3D打印联盟理事长史玉升分别“开课”,介绍3D打印的前沿动态。
卢秉恒院士作了题为《3D打印——颠覆性制造技术》的主题演讲。他认为,随着消费升级迭代,个性化定制有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生产模式,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各项个性化定制,可以应用在设计、医学、航空航天、制造业、军工等领域。“像骨科的修复,每个人的对比不一样,需要修复的地方也是不一样的,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个性化匹配定制。”
![]() 卢秉恒院士透露,由他领衔的团队已经将3D打印技术运用在航空航天、陶瓷行业,还可以制造用于军工领域的高性能材料。“最近我们工作的初步成果一个是航天航空大型件,我们采用适材制造,使它的效率大大提高,这个装备件已经成功验收。”
“增材制造出来以后,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制造各种复杂零件,而且任意设计都可以制造,缩小技术难度,所以这个是颠覆性技术。”卢秉恒院士表示,3D打印颠覆了制造模式、产品开发模式以及产品结构设计。下阶段,将规划建设3D打印小镇,9月将举办3D打印主题论坛,对国内外3D打印产品及设备进行展示。 ![]() 诚如卢秉恒院士所言,3D打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例如在医疗行业,3D打印技术用于颅颌面植入已有10年时间。在活动上,杜如虚院士演讲了《3D打印颅颌面植入物系统》专题。
据杜如虚院士介绍,颅颌面植入体是3D打印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应用,占据了5%的3D打印市场,主要是用于手术导板、植入体、模型,应用于创新、癌症、整容。
事实上,3D打印只有30年时间,用在颅颌面植入也就是10年时间,但已被广泛使用。杜如虚院士现场以医学案例进行举例说明,他认为3D打印会成为颅颌面外科植入物的主流,一是因为3D打印能够实现个性化,免去各种弯曲。二是性能好,几何尺寸精准,力学性能匹配,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材料科学是3D打印最关键的技术,丁文江院士在现场也作了《轻氢之镁,稀土栽培》专题演讲,让参会人员更深入了解材料科学,了解3D打印技术。
丁文江院士对轻量化与镁,氢与镁以及镁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他提到材料通过3D打印融化的性能比原有的锻造性能高很多。
丁文江院士说,材料一定要物尽其性,更要寓精于料,对料要精心培育。料要成材,材要成器。最后,还要把产业的痛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同时要把产业重点作为发展的新起点。
在上午的会议中,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湖北省3D打印联盟理事长史玉升还介绍了4D打印。据介绍,4D打印主要是做智能构件,智能构件的增材制造,4D打印也是一种增材制造。
据悉,目前4D打印处于演示阶段,它能不能准确的变形、可控的变形,这是难点。它的难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智能构件的设计;第二是材料和制造工艺,智能的材料,哪种可以变形变性变功能;第三智能构件功能评价,生产出来之后,是否达到要求,这里没有评价的方法。
7月1日下午举办的增材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上,7位增材领域知名专家也分别做主题报告,展现3D打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韩品连专家详细阐述增材制造对整个产业链带来的意义,并讲解了打印在发动机上存在的潜力;张海鸥专家深度剖析增材制造技术上的瓶颈,提出探索短流程绿色制造锻件方法;杨永强专家拥有3D打印、激光加工和现代焊接等技术领域科研工作的丰富经验,他现场深度汇报金属3D打印技术最新进展,畅谈3D打印产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其中,韩品连博士分享了一则短视频,展示了用3D打印制造出来的航空发动机,具有10公斤的推力。“从机匣、转轴、压力机、涡轮,全部都是3D打印,一共有10个零部件,然后就组成这台小小的发动机。”韩品连博士表示,可以用3D打印的思路、技术,使现有的发动机、零部件得到极大的提高,3D打印技术为我国发动机技术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提供了支撑,甚至提供了一个换道超车的最好路径。
3D打印不仅仅是解决一个设备、产品的问题,它将带来整个产业链,甚至是中国制造的整个变化,无论是对于今后高端产品的思维制造方式,同时各个行业,从材料工艺设备到应用都相应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全新的牵引,进一步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 ![]()
当天活动结束后,卢秉恒、杜如虚两大院士专门从三水乘车来到广东新媒体产业园进行参观交流。
![]() 卢秉恒院士(右一)与园长李新良合影留念 ![]() 杜如虚院士(中间)参观园区 |